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为何合肥只有四个区?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100

  二位没说明白的区划问题。引自国函〔2002〕10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合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一、同意合肥市东市区更名为合肥市瑶海区,将合肥市郊区的长淮、方庙2个街道和城东乡、七里塘镇、大兴镇,以及肥东县的磨店乡和龙岗镇的三合、刘大郢、油坊、大彭、罗岗、马岗、王岗、史城8个村及新站、大店2个居委会划归瑶海区管辖。

  二、合肥市中市区更名为合肥市庐阳区,将合肥市郊区的三十岗乡、杏花村镇、大杨镇划归庐阳区管辖。

  三、合肥市西市区更名为合肥市蜀山区,将合肥市郊区的井岗镇划归蜀山区管辖。

  四、合肥市郊区更名为合肥市包河区,将原西市区的巢湖路、芜湖路、宁国路3个街道划归包河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宣城路。

  没错,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改名,以及伴随此次调整之后的“大拆违”、“大建设“,就是许多小伙伴记忆中“小合肥”到“大合肥”的开始。由此直至2011年8月巢湖撤并,合肥市的行政区划基本奠定。而题主所指的“面积不小”,“不小”到什么地步,上个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面积*大的城市只有四个区吗?滨湖新区、政务新区、新站区、高新区难道不在其列吗?

  理论上说,是的。滨湖新区行政上隶属于包河区,政务区、高新区隶属于蜀山区,新站区隶属于瑶海区。我们虽然已经习惯将这些地方单独列出,淘宝、京东的收货地址也是并列的,但是行政管辖上还是清楚的。庐阳、蜀山、瑶海、包河是有区委、区政府和区人大的,新站、经开、政务区只是开发区, 目前只有管委会。至于原因,只能说发展的步子比行政快,而官方的态度比较模糊,有点不置可否的意思,也许将来会升格成正式行政区划。县改区就暂时别想了,三县自身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市政府虽然有钱,三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包袱都扔过来也够喝一壶的了……

  至于和其他城市比较什么的,这个讨论起来未免又键政了……在中国,中央和地方之间是存在一定博弈的。中央政府对某地发展的定位同该地方的期望之间存在差异,再正常不过,这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决定的。在博弈中,资源、区位是客观条件,经济、政策是主观条件。地方要发展,中央要规划,饭又不够吃,那只好博弈之下有所分工,中央布置的作业地方写完了,再整点提高题啥的。比如,安徽是粮食大省,保证了生产,再给你整个产业转移。啥叫产业转移示范带,不就是东部的淘汰产业转移到中部腹地发展呗,沿海发达地区把肉吃完了,留了点汤给安徽。安徽劳动力数量多,成本低,距工业原材料产地较近,交通尚可,发达地区看不上的,我们拿来发点小财,攒点家底,等以后也许有机会翻身。至于昆明,和合肥的定位也完全不一样,非要比较的话顶多拿滇池和巢湖对比……那又有啥好比的呢,俩著名污染区……我记得胡总前几年来合肥的时候就没去滨湖新区,倒是去了逍遥津街道转了一圈,当时坊间就有闲话说这表明中央对于滨湖新区不是完全认可的态度……当然现在什么情况我就不清楚了,庐阳区人民一向把滨湖当外地,嗯。

  我一向觉得,贪大求全,是件挺盲目的事情。当我站在万达,望见聚一波就闯红灯的人流;站在金寨路,望见堵满一高架的停车场;站在火车站,望见脑残的规划和满地的黑车,实在想不通“大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难道就这个吊样子。城市化不是堆起来的政绩和GDP,那是小孩子搭积木,没地基搭高了该倒照样倒。好好的一个科教城市,想想“创新高地”怎么搞起来才是正经事。搞不明白这一点,别说撤并巢湖,把太湖吞了都没用。

  本回答由 公众号 安徽人文地理『 ID:anhui2017』 原创,更多安徽地域分析请粉我哦。

  人造小太阳、中科大、房价、高铁枢纽

  内部各区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

  然而市区内部又细分为经开区、高新区等新城区

  备注:1、在官方的行政区划中,合肥仅有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包河区四区,其中经开区、高新区是国家级开发区,行政区划理论上属于蜀山区。新站高新区行政区划理论上属于瑶海区。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新站区管委会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政务新区行政区划属于蜀山区,滨湖新区行政区划属于包河区。2、合肥经开区、高新区有部分区域原属于肥西县,近十多年才划入经开区、高新区管辖。3、“首善之区”一般为省市政府所在地,原皆位于庐阳区,如今合肥市政府位于政务区,安徽省政府位于滨湖新区。

  备注:北城新区位于合肥市区北部,与庐阳区相邻,行政区划属于长丰县双凤开发区及双墩镇。纵然属于县域,但北城新区的城建规模、高架等交通设施皆与市区等高对接,楼盘宣传也以合肥北城名义,故产生了“北城新区与长丰县”相冲突的局面。

  合肥近些年的主力发展方向为南面、西面、西南面,也因此,上述区域城市面貌获得极大提升,是合肥*现代化的区域,而反观东部的瑶海区、肥东县,受制于历史、政策等原因,与西南区域对比,发展较为缓慢,故合肥市区内部有一定的东西差距。

  1、长丰因县城水家湖处于合肥市域*北,邻近淮南市,在地图标注中容易引起普通人错觉,产生“长丰属于淮南的误会”,其实长丰与肥东、肥西一样,都属于近郊县。

  2、2011年,原地级巢湖市拆分,巢湖市区由原地级市区降为县级市,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

  3、庐江县面积23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8万,为合肥五县市当中面积*大、人口*多的县市。

  4、肥西县2019年GDP为803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域*一,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虽说各县区之间有一些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大家都是合肥大家庭的一员

  这些年合肥取得的成绩是所有县区共同努力的结果合肥还在快速发展各县区都在你争我赶相信一定能早日实现GDP破万亿!

  题记:本文内容纯属个人所述,茶余饭后谈资,*非抹黑任何一个县区哦,请大家不要上纲上线。事实上,合肥各县区之间非常团结,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合肥。近些年,不管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5县市,发展都非常快,大家都是*棒的仔,相信合肥发展会越来越好!祝福合肥!祝福所有县区!

  合肥的区划有明面上的,也有暗面上的。所以不止于四个区。另外,合肥的滨湖已经把肥东肥西巢湖联系在一起,没必要再去多划那么多区。但是据说,肥东和肥西会有大动作改变,***年,等着孝肃区和铭传区的诞生吧。

  淮南有5个区:田家庵、谢家集、八公山、大通、潘集;

  蚌埠有4个区:龙子湖、蚌山、淮上、禹会;

  尤其是“工矿业飞区”,计划经济时期是为了解决远离城市中心的工矿企业城镇的,比如郑州上街区、武汉青山区、莱芜市(?)钢城区,合肥历史上并没有需求,反而是厂矿散布的淮南淮北有好几个这种区

  而近年来,市辖区增加主要以“县改区”为主

  县改区,“首当其冲”的则是和地级市关系密切的“母县”或者说“(被挖掉旧县城的残渣)附郭县”。

  但是合肥的两个母县,肥东、肥西,还有不是母县的长丰县,都是强县,要“留着刷百强县”。

  就像长沙县、南昌县也一直没改区一样,身为省会,对母县的统治力足够强,留着还能刷百强县,所以没有改区的动力

  “县改区”的优点是,能保持县级政区的数额不变,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而如果不是“县改区”而是凭空增加一区的线,要重新组成一套县级班子,在强调精兵简政的现代并常见

  就像合肥市2002年的市辖区调整,中、东、西、郊四区从“圈层式”,变成现在的“扇形式”,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但还是表述为“改X区为XX区,辖境有所变动”,也没有增加辖区数目,为的就是人事上的稳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4893.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