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合肥的飞速发展也是近10年的事,GDP涨幅常常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一。现在的合肥完全是因为地理优势和政治优势发展起来的,以前的合肥就是一个几万人的小城,发展到目前常住人口700多万,据说到2020年要发展成千万人口大都市,我们拭目以待!
合肥目前勉勉强强算是个二线城市吧!毕竟从人口,面积以及经济实力上也没有被那些先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甩到哪里去。
合肥未来怎么样谁都不敢说,现在的阶段还在依靠政策倾斜,现在等于城市发展还没真正上路,真上路子了就会停不下来。合肥的发展并不是故步自封,增速比大部分城市都快,全国城市在现在的经济状况下还能达到这个速度的几乎没有。
况且合肥还有中国的骄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是国家四座科教基地之一,科研实力十分强大,未来发展无可限量。
11月8日,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发布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合肥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一道,荣膺十强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合肥连续第三年进榜。合肥官方平台在转发相关消息时还特意指出,“合肥超南京成都”。
近年来,“*强风投机构”合肥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家电之都”“中国声谷”到“IC之都”,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诸多名头越喊越响。
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合肥GDP达7182.25亿元,同比增长2.7%。不久前的合肥市委全会提出,力争实现“全年过万亿”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安徽“做大”合肥都市圈的步伐明显提速。*近,合肥也明确提出,“引领带动合肥都市圈做强做优,着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争当‘优等生’。”
放眼长三角,对标上海、杭州、南京等领头的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仍有明显差距。“十四五”将近,一枝独秀的合肥,将如何带飞都市圈,融入长三角?
您提及的合肥六安轻轨,是合肥、六安两市拟建的城市间及沿线通勤轨道交通,线路走向、技术标准、建设方案等已进行深入研究。目前,省发展改革委会同两市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7年,合肥至六安轨道交通项目就已进入准备阶段。当时公开的招标内容显示,线路拟沿合肥都市圈合六发展主轴敷设,全长约65.7公里,设计*高时速120km。
不过,时至今日,项目始终未有实质进展,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网友在网上留言询问。
这一项目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六安是合肥都市圈“八子”(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及县级市桐城)之一,更因为合六经济走廊“是合肥都市圈城市联系*紧密、经济互补性*强、人文交流*密切、发展*具潜力的区域”。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合肥与六安关系的热门问题下,不少网友的回答,直观地描画出两者之“亲”。
有人指出细节,合肥到六安的国道上某楼盘宣传语:“上海的昆山,合肥的六安”;
还有人调侃:合肥东边都被划进南京都市圈,只有一个西边的六安“死心塌地”了。
自2006年以来,从“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到“合肥都市圈”,再到被确定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如今的合肥都市圈历经数次成员扩容和战略升级。
从数据看,合肥都市圈八座城市无疑安徽重要“引擎”:以全省四成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全省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其中,作为合肥都市圈核心廊道之一,“合六经济走廊”的地区生产总值,又占到合肥、六安两市总量四成左右。
正因如此,合肥与六安之间的互联互通,被视为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进度表”的重要参考。
1月,《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公布;2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紧接着3月,《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下称《合六规划》)随即出炉。
在上述《行动计划》中,合肥-六安-金寨市域(郊)铁路(注: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合肥至六安轨道交通项目)被正式列为推动研究、规划和建设的市域(郊)铁路之一;在随后的《合六规划》中,亦明确要积极推进合六城铁等线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
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一步。*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合肥都市圈也将基础设施一体化放在“大基底”的重要位置。
从安徽全省来看,现已开通合宁、合武、京沪、合蚌、合福、宁安、郑徐、杭黄、郑阜、商合杭等10条高铁项目,运营里程达2165公里。这也使安徽领先许多东部发达省份,成为继福建之后、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县域铁路覆盖率超过80%。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作为*年轻的省会城市,已成为全国19个重要的综合铁路枢纽之一。
今年6月底,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此前,合肥与杭州、宁波,甚至省内经济“第二城”芜湖之间,都一直没有直达高铁。随着这条连接河南、安徽与浙江三省的“华东第二通道”全线贯通,合肥再也不用绕道南京去杭州,也正式补齐合肥“米字形”高铁网规划一“捺”。
不少分析指出,这将使合肥真正拿回辐射省内城市、寻求出省合作的交通“主动权”,甚至将对区域格局造成重大改变。(猜你想看:《绕开南京,合肥要夺回省会的尊严?》)
此外,11月10日起,另一条备受关注的合安高铁也将转入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阶段,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公开资料显示,合安高铁北端衔接商合杭、合蚌、京福等高铁,南端与安九、昌九、昌吉赣、赣深等客运专线串联,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合肥铁路枢纽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省内,还有滁州、马鞍山两个地级市没有高铁直达合肥。
城叔查了查12306,滁州到合肥隔天才有一趟K字头列车,单程耗时超4小时;马鞍山到合肥一天也只有两趟车,单程耗时超过2.5小时。相比之下,两座城市通过高铁到南京*快都只需要17分钟左右,而且早已实现公交化运行。
实际上,这两个城市虽然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员,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原因,一直与南京走得更近。(猜你想看:《“小弟”接连抱紧南京 合肥:我不要面子的啊》)
而根据《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 年)》设定的目标,到2021年,合肥都市圈互联互通格局要基本形成,并形成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今年4月,《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提出,要谋划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要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密与其他长三角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努力构建长三角公交化城际轨道客运网。
显然,合肥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在与周边城市加速联通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早在2011年,安徽就作出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的大动作。合肥由此成为一个滨湖城市,面积也一跃从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 “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呼之欲出”。有媒体还以邻省省会南京为参照,直言未来合肥可与其叫板。
统计显示,2016年前,合肥与隔壁南京相比,经济体量都只有后者一半多;2016年后,合肥与南京GDP之比才稳定在六成以上。到2019年,合肥连跨两级,GDP一跃从7000多亿元迈入9000多亿元台阶,距离“万亿俱乐部”仅剩临门一脚。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强二线城市,“已经形成‘恒强恒升’格局”。
2006年,合肥GDP占安徽全省17.57%;到2019年,这一比例提升到25.35%,增长近8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2006年,以现合肥都市圈范围计算,8座地级市(包括当时还未拆分的巢湖)占安徽全省经济比重为60.80%;2019年,这一数字仅提升不足1.2个百分点至62.03%。
在外界看来,创新是合肥的“*强基因”,也是合肥都市圈参与竞争的底气和筹码,将决定都市圈未来的“天花板”。
在基础设施等“硬件联通”基础上,合肥都市圈也开始推动科研创新“软件联通”,抱团融入长三角。
以合肥和六安为例,上文提到的《合六规划》明确,未来几年,合六经济走廊将被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到2025年,力争建成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安徽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吴琦看来,合肥都市圈的崛起,不仅能带动安徽省内城市发展,也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从国家层面讲,亦符合全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布局。
在5月29日,2020年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合肥首次跻身全国新一线年的合肥还处在二线位,城市地位超越了宁波、昆明、厦门等城市。
可以发现,这两年合肥城市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只有城市综合实力强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合肥投资。
随着人口增量的变化,除去一线广、深两城外,以成都、西安、杭州、合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房产市场迎来了大量的落户购房需求。
房地产市场火不火可以看出一个城市有没有活力的,因为这是几万几十万消费者用自己几十万几百万往里面砸的结果的。合肥可是曾经房价涨幅“全球*一”的城市。
近日,某研究机构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市场前景进行定量化研究,得出中国城市房地产投资前景TOP50城市。
近期局部城市显著回暖,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创近三年新高。为了防止市场过热,宁波、杭州、南京等城市加码调控
难兄难弟来了,江西南昌,哥俩占着华东六省的位置还发展的这么差,简直对不起华东这个称号。不过回头想想,又凭什么和江浙沪比呢。改革开放,浦东新区,*先收益的是沿海城市,没你哥俩啥事啊,发展差也在理。沿海沿江毕竟是交通问题,你交通不便发展差也怪不了谁。不过问题来了,南昌有京九线啊,跳出华东格局,比较京九线和京广线的站点和集聚效应就看出问题了,合肥2000年竟然没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交通线。
言归正传,长三角已经初具规模了,合肥还是个大县城,留不住人才是挺正常的一件事,寒窗苦读十几载肯定想去大城市啊。左边武汉九省通衢,右边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人家不带你玩还吸收你那点仅有的人才,你有啥本事牛逼起来啊。
应该是合肥不争气,没啥底蕴(和其他省会城市比),说过来说过去也就一个逍遥津。经济环境和工业基础算是极其薄弱了吧。
安徽省探索过的发展模式问题,起初想皖南和苏南一样,苏锡常共同发展,只可惜上海暂时辐射不到皖江,多年的皖江城市带起色不太好,才模仿西边邻近城市成都武汉,想把一家做大做强,好歹有个拿得出手的。
讨论的是合肥发展前景怎么样,就不在过多赘述了,合肥发展差有很多方面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得清,也不是我能看的透的。
国家政策层面,安徽部分地区正式加入长三角(主要还是朝中有人,你不带我玩不行那种),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先给你带个高帽子,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合肥去沪宁杭的经济往来就更加密切,承接产业转移,工业立市。
交通,高铁大建设,合肥终于从铁路时期的犄角旮旯站上了舞台。沪汉蓉合福商合杭合安九等等合肥终于不在被抛弃,要想富先修路。
人才,合肥的人才培养不是问题,中国前三的科教基地。留住人才才是问题,*近火热的抢人才计划,合肥动作还不是那么明显,希望不要落后。
经济工业,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时期,工业立市战略,首先让合肥富起来。白毛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先求富,再谋强。合肥的科技实力在以后的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会表现出惊人的迸发力。
安徽还行吧 离国际化还很远,各方面都不算完善,交通差 环境差 经济一般 就业环境也不咋地,教育似乎也还是更不上,全民素质有待提高,所谓长三角也好 四角也好,画上去又能怎么样,就像国家给你机会和长三角的江浙沪玩一玩,你木有基础 比人家矮一截 玩的时候也会更不上显得累。城市建设时间短,需要沉淀慢慢来吧。不过合肥市政部门可能不是很给力,领导也不行,胡总那几年发展很快貌似,现在呵呵了…………对了 合肥市传销之都。你懂得 这玩意儿在江浙很早之前也有。反正从交通环境服务业发展上看合肥真的还不如芜湖 马鞍山。可能合肥的机会会大一些 ,政策倾斜吧,全省之全力大搞建设,暴露的问题很多。
南京上海武汉都是一线二线前列的城市,无法和他们相比,记得08年的时候 合肥政府部门有个规划用20年时间赶上南京,现在来看 也是呵呵了……他们都是有历史的城市,建设时间早,很多地方都很完备了。
总之,合肥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文化注入,全民素质都有待提高…………方方面面 …………
勉强二线城市,二线弱三线强,人口基数还是不够多,吸省内血吸得厉害,人口外流还是比流入多,没有高校,就一所985大学科大,毕业以后还没有人愿意留在安徽。放个p都要靠关系,越小的地方越要靠关系,*近二年房价上涨,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要立足于这里没有亲和力,难以留住人。城市发展总而言之也不是楼盖的有多高,路修的有多宽就是胜利了,这些只是base罢了 。和其他地方一样 人民的理想职业除了公务员还是公务员 没有太多机会 ,否则也不会这么去选 。也反应了没有高端科技产业和公司,哎 !!!修个地铁搞了很多年,这种效率太低是有原因的,谁还会来?领导不作为,也没有能力作为!都是想守住那一亩三分地!
合肥,什么*重要?人才,留住人才才是硬道理,人才才是发展城市的基础,每年培养那些人才基本上都跑到魔都,长三角,深圳那边去了,不争气啊!福利多,待遇好,工资高,人才能留不住嘛?就凭你是安徽省会,你也得在省内带头发展,然后辐射皖南皖北啊,魔都,跟它没法儿比,咱也得努力奔二线前列啊,才能在省内站住跟,省的皖南那四个家伙成天要叛离,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