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合肥:科技之城的创新发展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122

  从“先天不足”的年轻省会到比肩京沪的国家科学中 心,合肥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合肥曾经长期是一个存在感很弱的 角色。 合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字辈”省会城市,正是改 革开放让它异军突起。特别是*近的“黄金十年” ,合肥从 经济总量上来看,已连续超越了 8 座省会城市,跻身中国省 会城市前 10 强。 从一个低调的小城一跃成为与上海、北京并肩的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从“铁路盲肠”到即将成形的米字形高铁枢 纽,从“离发达地区*近的欠发达省会”到与南京、杭州同 时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改革开放 40 年 来,合肥有太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值得期许的未来。 从“无 中生有”到“小题大做” 1978 年,安徽小岗村的 18 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 按下了红手印,成为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1992 年,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F 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这 11 个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 放。 合肥市委*宋国权曾这样介绍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

  才确立的年轻省会城市,原来的合肥既不是古都,也没有富 饶的自然资源。城市规模不大、基础建设薄弱、产业基础单 一,有着先天上的不足。但在过去 10 年间,这个中部省会 城市经济总量先后赶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庄、长春、 福州、哈尔滨和西安,从省会城市中下游跃入“十强” 。近 10 年来,合肥经济总量增长 3.7 倍,财政收入增长 4.2 倍, 本外币存款额增长 4.9 倍。合肥速度,引人瞩目。 合肥机器工业在上世纪 20 年代已开始萌芽,从新中国 成立到在改革开放之前,合肥的工业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合肥工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外引内联,一手 抓经济体制改革,一手抓技术引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技 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创优质产品力度。电冰箱、彩电、 洗衣机、自行车、摩托车、计算机、客货两用机动车等工业 类型,都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至 1985 年,合肥工业已拥 有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电力、纺织、缝纫、食品、建 材等 31 个大行业,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 业体系基本形成,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较还差距甚 远。 在全国经济地理格局中,合肥长期处于“不东不西”的 尴尬区位。向东,纳不进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向西,挤不进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时,合肥东有南京,西 有武汉“两座大山” ,成为中间落寞的“发展塌陷区” 。长期

  以来,合肥虽有意向东对接地缘相邻的长三角,但总是“规 划不少、成效不大”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曾研制出全国*一台微型计算 机、全球*一台 VCD――万燕 VCD 等创新产品,但由于缺 乏工业化能力和产业配套,都未能转化成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现实生产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广东、江苏等地引进技术形 成产业,自己的成果却在市场大潮中湮灭无踪。 然而,近 10 年来,合肥的经济突然崛起,堪称现象级 增长。强劲增长的工业,是合肥“黄金十年”的*一动力。 翻阅合肥的“经济账单” ,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体经济) 是其*大增长引擎,二者合计贡献了经济增量的 85%以上。 2015 年 12 月,合钢公司冶炼业务宣告停产。这家成立 于 1958 年的国有大型钢铁厂,长期位居合肥市*大工业企 业。同月,总投资 400 亿元的全球*一条 10.5 代液晶面板生 产线在合肥动工,助推合肥迈向全球*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 业基地。这是合肥 10 年来不断调整产业方向和经济结构的 缩影。 “合肥这些年的发展,始终依托科技进步,在研究市场 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勇于‘无中生有’ ,或围绕眼下看 起来很小、但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小题大做’ ,以此形 成多个创新产业链。 ”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范观兵曾这样 介绍说。高污染高能耗的、技术含量低的、不符合未来趋势

  的产业,在妥善分流安置职工的基础上,坚决“去产能” 。 未来市场需求大、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本地实际的,就“无 中生有” “小题大做” 。 液晶面板是信息产业时代的核心部件之一,国内需求量 巨大却长期依赖进口。十年来,合肥创新投融资方式, “无 中生有”进入该行业,先后建成国内首条 6 代、8.5 代和全 球首条 10.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聚集京东方、美国康宁、日 本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从手机屏幕到 电视屏幕,2016 年合肥液晶显示屏产量达 2.2 亿片,产量和 配套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 2008 年开通的合宁高速铁路,为曾经是“铁路盲肠”的 合肥补上了关键的交通短板, 通车后让合肥 1 小时到达南京、 3 小时到达上海,成为对接、融入长三角的基础条件。2009 年、2015 年先后开通的合武、京福高铁进一步使合肥一跃成 为“十字交叉”的中东部重要铁路枢纽,随交通干线涌来的 人流、物流、信息流,让合肥如虎添翼。 目前,合肥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 群, 成为全球规模*大的家电产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挖掘机、 叉车、轮胎生产基地和全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 之一。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保持 30%以上,新型显 示全国生产基地优势地位持续巩固,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保持国内领先。家电、

  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 4 个产业 产值突破千亿。 科技创新塑造合肥速度 在中国,很少有合肥这样级别的城市能拥有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这样科技底蕴如此雄厚、被国人寄予厚望的高校,在 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历程中,合肥受益匪浅。如今的合肥 科技地标集中,迅速成长为世界闻名的人工智能领域翘楚城 市,被称为中国科技的“国家窗口” 。 说起合肥的人工智能产业,科大讯飞是典型的代表,这 家公司身上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签: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 一家上市公司。1999 年,当时的中文语音市场由国际巨头把 持,年仅 26 岁、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博士的刘庆峰 创立了科大讯飞。从 6 个人团队到后来十几个人创业,历经 创业初期的艰难跋涉,在母校和合肥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公 司在 5 年后实现盈亏平衡。 2008 年, 科大讯飞在深交所上市, 成为全国首家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上市公司。 在获得融资后,科大讯飞相继与中国科大、中科院声学 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诸多高校以及相 关机构成立语音技术联合实验室,让科研院所专注于研究、 发展和创新,由企业提供统一的产业运作和转化平台,实现 研究成果向产业发展的转化。现在,科大讯飞代表中国民族 创新企业站上了国际舞台,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 全球语音市场,科大讯飞可以与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并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4799.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