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精彩嬗变 老工业城区焕发新活力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82

  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为全世界提供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体育盛宴。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滑雪运动员腾空而起的时候,背后那些高大的烟囱,一同定格在空中,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钢是中国*一座国有钢铁厂,那些高大的烟囱记载着中国成为钢铁生产的全球领军者历程。停产后它变成多功能的城市绿洲。安徽省合肥市也有这些高大的“烟囱”,它们位于城市的东部,矗立在合肥母亲河——南淝河北岸的原合肥钢铁厂旧址上。而合钢也是帮助中国成为钢铁生产的全球领军者的“主力队员”。现在那些刚刚被修复的高炉、烟囱、空中管廊,在冬日的阳光下恢复了往日的雄姿,钢铁的肌理闪耀时代的辉煌与变迁,也表达着自己的新使命。

  工业文明锻造了城市文明、影响城市兴衰,是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典型特征。当下的合肥市瑶海区是界于芝加哥和鲁尔两个城市的过渡状态——这个曾创造合肥70%工业产值、50%以上的城市GDP的工业城区,正从一度式微无可阻挡地走向转型崛起。

  时光倒回两年前,2020年这一年对合肥城市历史来说,是个里程碑。这一年,合肥城市GDP历史首次跨上万亿元新台阶。仿佛这一刻,人们才发现,八百里巢湖风光旖旎,中部内陆城市合肥抱湖临江、格局大开的背后,还有强劲的产业活力和严谨的产业布局。

  “不能忘了老城区。”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虞爱华在合肥迈入“万亿”俱乐部后这样说。

  合肥人都明白,合肥产业今天的蓬勃发展,当初的“基因编组”是由其原工业城区——瑶海区来完成的:这个曾经集中了汽车、机械、化工、棉纺、家电等工业产业的城区,为了合肥产业的发展开枝散叶、城市格局的做大做强而“散尽家底”,此后转型的步履一度艰难缓慢。

  2021年,合肥城市GDP高达11412.8亿元,同比增长9.2%,长三角“上进生”成绩继续进步。昔日的工业城区瑶海区也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新气象:战新产业、固投等2021年多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呈两位数增长势头,且作为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建设的核心区,按照合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形成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做到日日有更新、月月有成果”的要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7亿元,同比增长48.6%。

  “一中瑶海校区建设春节期间一天未停,260多名参建工作坚守岗位,126天完成封顶,今年9月准时开学。”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项目现场负责人许万龙说:“目前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建设速度刷新了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速度。” 合肥一中是省级示范高中、合肥重点高中,它落户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释放的是合肥市“打造城市新兴增长极、东部发展新引擎”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发展会越来越快。

  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佘严举介绍说,和合肥一中春节期间坚持开工的是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的另外一项重要项目:土壤修复工程。目前14个班组在合肥钢铁厂土壤修复项目现场全面协同施工,就是为了尽快为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建设释放需要的空间。“预计2022年可释放2400亩土地。”

  据了解,瑶海在合肥新一轮发展的空间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在合肥主城有约超7000亩土地,为未来城市“大事件”准备了充足的主城发展空间。

  越来越“快”的还有瑶海的路网,家住合肥政务区的陈先生觉得它们的“生长速度太快”。以前他从合肥政务区去瑶海区的中国网谷上班,需要提前1个小时出发,现在15分钟就到达目的地。“先是南二环,直转郎溪路高架,再空中直转裕溪路高架,下高架就到了,全程没有红绿灯,节约了时间成本!”

  事实上,瑶海正在依托地铁、高架完成自己的“15分钟通勤圈”构建:目前从瑶海区到安徽省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均有城市快速路短时可达。随着郎溪路高架北段、包公大道高架、文忠路高架的完工,瑶海将可实现15分钟内高架直达新站高新区、肥东县城,区域经济活跃度和区域影响力将随着路网延伸同步提速扩面。

  2021年,中国百年华诞之际,合肥拿下自己的第二个万亿GDP。万亿合肥再出发。今后五年,合肥要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

  这个城市也有了更多的标签:风投城市,“科里科气”的城市,中部的“深圳”,一时间成中国城市发展的流量担当。

  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瑶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新定位: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城市更新示范区,早日建成高质量发展千亿区。简称“双示范、过千亿”。

  2022年虎年新春上班*一天,安徽安徽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召开。第二天,瑶海区召开“产业转型突破年”“城市更新攻坚年”“环境质量提升年”三大行动动员会,三大行动包括11个方面,33项措施,112项目标,205项具体任务。瑶海区委*陆勤山说,瑶海区新一轮发展的战鼓擂响。

  在中国网谷上班的保安队长朱有才觉得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忙。去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来参观的客人和一个又一个入“谷”的企业忙得他不可开交。

  中国网谷,合肥产业集聚区“五谷”(声谷、网谷、肽谷、环境谷、安全谷)之一,作为合肥东部城区产业转型的主战场主平台,有“一谷三基地”(中国网谷、合肥物联网产业园、长三角数据科技示范区、安徽尚荣医疗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其中入驻的企业和长三角一体化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协同联系。

  “瑶海有长三角产业承接的优秀经验。”陆勤山的说法有历史支撑: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宏观战略下,上海等地112家企业内迁合肥,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落户到瑶海,那一次“长三角产业转移”成就了瑶海,也奠定了合肥的城市工业基础。

  2021年6月12日,央视《对话》栏目上,主持人问合肥历史*持久的投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中国科技大学。如今,中科大长三角战略前沿研究院落户中国网谷,中科大的力量亦在助力合肥推“城”出新。

  “认清自己有什么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前提。”陆勤山没有觉得瑶海的转型有多难,他觉得,要说发展难,合肥各个区大家都有难处。“瑶海有自己不同其他区的区情,换个角度看,更有自己的优势。”

  据了解,在62.8平方公里的瑶海区,因为有33个专业市场和曾经数十家工厂的缘故,瑶海区的金融网点*为密集,这是区域经济活跃度*直接的证据。该区去年年底的统计显示,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万户,同比增长27.7%,瑶海区市场主体约17.2万户,占合肥市七分之一,按比例来算,每5人中就有1个“老板”。

  “瑶海曾是合肥市的交通枢纽、走向长三角的合肥桥头堡,现在这一优势仍然存在。”陆勤山说,合肥火车站、*密的城市地铁网、四条高架快速路让瑶海的内外交通优势都非常明显。

  然而,向内挖潜找优势,陆勤山觉得,*大的优势应该是人的优势,干部的优势。“区位优势不如干部优势,政策优势不如服务优势。”分析瑶海的优势所在,就是要坚定干部发展的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有信心才能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这些时代的机遇,才能让瑶海区重新站立时代潮头、再造昔日辉煌,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浓更深。

  (来源:瑶海区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4小时内回复。】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3799.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