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聊聊一个江苏人眼里的合肥和未来发展前景!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72

  当年刚吃完政策红利的深圳是怎么被嫌弃的。抓住科技和经济,要是真能成暴发户,什么问题都只是时间问题。

  我视合肥为第二家乡,在上海工作。这些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不只是看得见的基建和市容,还有政府和企业的进取精神。

  科技和工业结合的道路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对是厚积薄发的,从中科大落户合肥或者改革开放算起,到大家觉得中科大真的回馈合肥经济,不也过了几十年(这又涉及到要素禀赋的问题,科技转化对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来说太昂贵的,所以高效的方法是先夯实工业基础,可喜的是合肥终于完成了)。当合肥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时候,还在不遗余力将科技和工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一半,所以我不觉得合肥与宁波无锡佛山这些普通的经济强市还有多么大的差距。当然,南京杭州这些本身有区域和国家在经济之外更基础的战略和科教加持的中心城市除外,但合肥也同样可以期待有一天与他们比肩。

  当然你可能会说合肥人的人均GDP或者人均收入或者文化居住软实力。首先,合肥人均GDP并不低,比GDP总量排名靠前,也显著强于成都郑州这些大省会和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只是合肥历史上一直小城寡民(所以不要再说吞并巢湖了,吞了巢湖的GDP不也吞了巢湖人么)。其次,人均收入低是事实,但产业先行收入后至,本就是后发者的必经之路,毕竟自古缺少外力扶持或者垄断抢夺机会,这和东亚国家缺少殖民地只能靠勒紧裤腰带内卷奋斗一样,南京杭州武汉这些历史先发者既有政策加持又有垄断优势,可合肥没有这些条件。再次,软实力这些,参考深圳,你要真能坐稳暴发户,软问题都是时间问题,而努力暴发才是硬道理。

  希望底子薄基础差的合肥,向没底子没基础、早年也靠政策强行上位、那些年又吃完政策红利被全国猜疑的深圳学习,成功成为长三角的深圳!

  想站在安徽大内斗省人民的角度聊聊对合肥的看法,以及也与之相关的安徽人绕不开的南京影响。清朝大江南省的历史背景和南京居于苏皖边境的地理背景此处不再赘述。

  一是以马鞍山滁州宣城为代表的精苏派,与综合实力比合肥发达的南京接壤,大多愿意向南京靠拢。

  二是以芜湖安庆为代表的遗勋派:芜湖以近代开埠和长江良港的经济史与地理优势为荣,安庆以老省会和桐城派徽文化的政治史与文化优势为荣,对合肥一介小城却强行上位不屑一顾。因嫉妒不服而生恨,于是远交近攻,投靠南京(当然芜湖离南京也挺近)。

  三是以蚌埠淮南为代表的声讨派:安徽实行大省会战略后,许多原本在当地的省级国家级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迁往合肥,各种原本各地都分一杯羹的公共资源也向合肥倾斜,影响了当地的短期利益,致使这些城市视合肥如虎狼之秦,纷纷以“霸都(霸道之都)”声讨之。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哪一派,文化观念这些上层建筑,终究绕不过经济基础。因此,随着合肥经济科技的崛起,以及新一代人的成长遗忘,声讨派其实是*快消散的,例如淮南加快向南融入合肥,寿县与合肥的空港经济区接轨,淮南蚌埠以及毕竟离南京较远的安庆愿意前往合肥发展的人明显越来越多。毕竟,比合肥更“霸都”的成都武汉西安长沙多了去了,只是他们早就“霸”了(尽管原因各异),当代人并没有“霸”的记忆。

  至于精苏派和遗勋派,其实根本因素还是南京太近而合肥优秀的还不够。南京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综合实力,放在全国也十分核心。

  所以南京对合肥人才的分流一定是一个长期过程,但这不是捧南京踩合肥的理由,难道因为有北上广深在,南京杭州就没前途吗?如果你的理由是南京离安徽近所以不一样,那你可能考虑的是对返乡便捷性敏感的人才,以普通务工者居多,影响其实不算大。

  说到这里,可以发现虽然南京离得近所以成为谈资,但其实根本不用针对南京。分流合肥人才的何止一个南京?北上广深吸纳全国人才暂且不说,杭州武汉优势产业众多,一样可以跨省吸引相对落后城市的人才。

  因此,合肥能否实现飞跃,要看自身的经济科技和综合实力,但也看重与南京以及全国其他核心城市的差异化竞争力。只有当那些高端产业领域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并且能够容纳足够多人才的时候,才能无惧分流,各个地市才能都身体诚实地向省会靠拢。

  当下的合肥,在液晶面板、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科学等很多领域都做到了全国特色,这是个优秀的开始,也是合肥成为全国范围内网红城市的原因。真心希望合肥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拥有强大的差异化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和人才容纳空间,毕竟人多了,话语权才会逐渐提高。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3677.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