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合肥发展会有哪些大趋势?
由于其担负省会重任的初期,是一个常被戏称“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县城底子,加之不临大江大河,又无重要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更因年轻的安徽省建省以来的弱势和解放后数次错失发展风口(苏联援华156项奠定新中国大工业基础的大项目,在安徽只布局了一个淮南洗煤厂;五十年代后期动工的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在六十年代初无奈下马,安徽成为一个长期南北割裂的交通“盲区”,合肥也由此成为长期只有一条断头单线铁路的省会城市),定位农业省的安徽又是水患旱灾频发的区域,少有财富积累又难获政策眷顾的大环境下,合肥一直默默无闻!
合肥现代工业的起步,应该讲得益于解放初期上海疏解冗余产业和人员的特殊时期,接受了上海外迁至安徽104家大小企业中的56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爆发的家电、日化、装备制造,多从这些沪上迁来的企业中发展壮大而来;
合肥后期闪耀着炫目光芒的“科里科气”,则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接受中科大,和之前组建的中国汽车人才摇篮的合工大,及随后陆续落户的中科院系一众院所等资源。出人意料的强大科教资源,成为小城合肥的人才聚集养成、产业培育升级、招商引资配套,逐渐形成新兴产业集群的基石和“杀手锏”!
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顺应发展大势及时进行的区划调整,抢抓机遇搭上顺风车逆袭而成的高铁新贵和塑造江淮航运中心、空前提升合肥城市环境承载空间的引江济淮(江淮运河)工程的落地,确保了合肥晋身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大黑马!
作为“横空出世”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占据了众多前瞻性新兴产业高地又完善了水陆空交通设施,近年人口大量流入、七普常住人口已达936.99万、比六普新增191万的后发城市,合肥未来的发展空间无疑值得期待。
正在合肥一众国家实验室众多大科学装置孕育的量子通迅、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新型光源、离子医疗、生物靶向药等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正是值得合肥骄傲的“赢在未来“;
而正在合肥聚集、壮大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合肥特色“芯屏器合”产业,已形成三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家电生产基地、中国声谷、京东方、维信诺、长鑫、晶合、蔚来、安徽大众、国轩所对应的世界家电之都,芯屏重镇,新能源汽车之都,则应当是决定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里合肥发展走向的“决战当下”;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都市圈龙头,等等区域发展定位,无疑让合肥在享受政策支持方面,已站上了一个全新高度,让合肥得以甩掉曾经的众多制约因素,在公平统一的政策层面参与市场竞争;
国家重要的高铁枢纽城市、通江达海的江淮航运中心、越来越密隼的合新欧货运班列,以及正在推进的新桥国际货运航空港建设,让素有区位优势的“合肥智(制造”有了更具竞争力的辐射、物流优势!
十四五末,蓬勃发展的安徽经济总量争取突破6万亿,有望成为与自身人口体量相匹配的经济强省;而安徽省会合肥的目标则是经济总量力争达到1.6万亿,综合实力迈入全国二十强并力争前移;而其远景目标,仍以建设全球科创新枢纽为要务: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而城市建设则要成为新时代的样板!
而距今十年后的十五五,作为安徽人,自然乐意看到,长三角三大副中心之一的合肥,能将老三县、巢湖市划区,庐江县划市,从而能成为超大城市;合肥未来科技城建成,新桥机场二期、通江达海兆西河一级航道建成,逐步赶上老大哥南京、杭州的发展脚步,进一步缩小与两座传统大都市的距离。
遥想三十年前,经济总量排全国百名左右的小城合肥,到2020年闯进全国排名20强的发展历程,人们对十年后,在江淮地理中心耸立起一座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理应有满满的期待!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