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表扬!瑶海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东部新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
合肥在线讯(解琛关堂所 记者 黄湄)从合肥钢铁厂,到安徽纺织厂;从合肥无线电二厂,到安徽拖拉机厂;“黄山”、“牡丹”、“江淮”......一个个熟悉的厂名和品牌,烙印在了一代代人的记忆中,见证了时代变迁。经过多年努力,合肥市瑶海区已基本完成国家级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各项工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开始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数字瑶海智慧新城”的魅力初现,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按下了“快进键”。7月8日,记者从合肥市瑶海区举行的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阶段性评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该区受到安徽省通报表扬。
瑶海区发改委副主任徐培在发布会上介绍,瑶海区近年来加速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商贸服务业、建筑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1:26.8:73.1,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
老工业基地沉淀下来的宝贵资源,正成为瑶海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优势。依托南淝河“水”文化和钢厂“钢”文化,瑶海区推进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近现代工业博物馆、合肥市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同时,建设恒通文化产业园(长江180艺术街区)、商机厂改造文创园等项目,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新地标。
通过整体保护、有机添加、沟通衔接、融合渗透,瑶海区正在塑造一条融合工业遗产、创新产业、社区服务的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据透露,创意绿廊平均宽度约260米,廊道内以高绿量空间、工业遗产和低层景观性建构筑物为主,让“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近年来,合肥市瑶海区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以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充分释放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分批完成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完成瑶海区存量工业用地基础信息摸排工作,梳理存量工业用地188块,总面积达9565亩,建立动态信息库。
老工业基地改造,更要注重保护利用工业遗产。以合肥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为重点,瑶海区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保护利用机制,推动老厂房、老车站、老街巷、老字号等“微更新”,将“城市记忆”打造成“城市名片”。
同时,持续推动旧城改造。编制实施旧城更新改造等规划14个,稳步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整治和复建点,充分释放发展空间;改造城市道路广场等绿化景观,开展街头零星空地绿化提升,让老城区焕发新颜。2014年以来,瑶海区建成城市道路109.53公里(含市级主次干路),城市路网密度由《方案》实施前的3.19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019年的4.15公里/平方公里。
瑶海区发改委主任李勇介绍说,合肥东部新中心与修订后的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有16.2平方公里的重合,重合区域可享受国家、省、市对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的各项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2020年被视为合肥东部新中心转向实质开发建设阶段的转折之年。今年,合肥东部新中心将致力于“工业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改造更新”三大任务。目前,马(合)钢厂区资产拆除已完成,工业遗存建(构)筑物保护方案设计基本确定,工业遗存保护核心区域高炉区安全性、抗震性鉴定检测工作已完成,正在加快实施综合治理。2020年,将完善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空间规划编制,尽快启动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招标。
在三大地块生态环境修复方面,马(合)钢地块已完成修复单位招标工作,力争修复工程全面开工,部分土地进入出库程序。***碱化工地块、老合钢地块也将在今年完成场地调查、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备案工作,编制修复方案,力争完成修复单位招标。
2020年,瑶海这一老工业城区再度发力,以经济发展、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三大会战”掀起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新高潮,从6月下旬到9月下旬,全区大战一百天,决胜三季度,誓赢抗疫、经济双胜利。目前,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区进入决战状态,掀起大干热潮,形成强推态势,向着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而去。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