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为合肥新的赶考路定下新目标——聚力建设“七城”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85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新兴产业集聚的产业名城;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勇闯改革开放新路的活力之城;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之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文化之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 聚力‘七城’建设 我为合肥打 call 系列报道,假日 7 天,每天为你讲述一个关于 七城 的故事。

  在合肥聚力建设 七城 的蓝图中,首先提出的就是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

  作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手握 夯实的创新基础,合肥正在科技强国的建设中主动担纲承梁。

  从一个个合肥创新者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这座科创之城的实力与魅力,更能看到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 的动力和潜力。

  因为科技,选择合肥,是无数创新创业者对这座城市的独白,张辉就是其中之一。

  张辉身上的 标签 有很多,例如,在合肥打拼的上海人、中国科大博士、本源量子总经理 但他*喜欢的一个是——量子科技创业者。

  2008 年,张辉在中国科大读完量子计算方向的博士,由于当时整个中国几乎没有专业针对量子技术的企业,一时间,他面临着 毕业即失业 的窘境。

  这些年间,张辉的导师郭光灿院士和郭国平教授,以及中科大的博士师兄弟们在合肥坚守着量子计算赛道,张辉也一直无法割舍曾经的那份梦想,与他们保持着亲人般的联系。

  2017 年,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正式推向商用领域的量子计算企业——本源量子正式在合肥成立。

  在年少梦想和师生之情的 召唤 下,张辉在自己 38 岁那年,毅然放弃在家乡多年的积淀和高薪的工作,又一次踏上了开往合肥的列车,加入了本源量子。

  这里有我未尽的事业。 张辉说,自己至今还记得再次从合肥南站下车的那一刻感受到的合肥的变化。 大气亮堂的车站、整洁的路面、快速的交通 而这里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事业,是他回来的重要原因。 我常说自己是个上海人,但有一颗‘合肥心’。这些年合肥日新月异的发展,一路向前的科技创新,大家都有目共睹。

  通往科学的路径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科学的顶点。

  量子计算这条道路正是如此。 因为它难,才更值得做。本源量子建立的初衷,就是要让量子计算机走出实验室,真正为人类社会服务。 张辉说。

  从早到晚,本源量子实验室都有许多科研人员在忙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本源‘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是大家在实验室里长年累月潜心研究的成果。 张辉说,过程虽然辛苦,但合肥一系列科技政策,强大的人才资源等,让他能始终保持满满的信心,本源也因此能在几年间,快速取得一个又一个进展。

  4 年来,本源量子已经创造出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可交付使用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测控一体机;国内首个基于工程化量子计算机的云平台;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超导和半导体量子芯片。公司专利申请总量近 500 件,位列全国*一,全球第七。

  张辉和本源是合肥一个又一个量子科技创业者和创新企业的缩影。如今,合肥在量子领域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产业布局也多点开花。

  今年 9 月,在合肥举办的首届量子产业大会上,张辉和众多合肥量子创业者一同,充满******的向参观者展示、介绍着众多产品和应用。 合肥已经成为了量子科学和产业的‘双高地’,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为量子计算继续贡献中国力量。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聚焦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多年来,合肥下好创新先手棋。

  在这里,一件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一批批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 拔地而起 ,一个个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型产业聚沙成塔,合肥更已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 20。

  合肥不断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布局,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合肥工大等强大科技资源,打造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先进计算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平台;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 ( 合肥 ) 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等 一系列创新平台和机构对合肥创新成果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按照 提升一批、新建一批、预研一批 原则,合肥在建、已建、将建大科学装置已达到 11 个,成为全国大科学装置*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5 年间,合肥更涌现出 EAST 实现 1.2 亿度 101 秒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九章 ;量子操作系统 本源司南 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创新成果,31 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主力军,合肥持续强化企业培育工作。据统计, 十二五 末,合肥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 1056 户,到 2020 年底,这个数字已达 3328 户,今年,更有望突破 4200 户。此外,合肥已累计 12 家企业科创板上市,居省会城市第 2 位。

  产业创新发展也屡屡结出硕果。目前,合肥已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26 家,梯次培育 3 个国家级、7 个省级、10 个市级的战新产业集群体系,其中,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 3 个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涌现出国盾量子、本源量子、东超科技、智飞龙科马等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创新企业。

  坚持 四个面向 战略方向,合肥持续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坐落于巢湖之畔的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安徽创新馆,不断完善安徽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功能,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科技市场。目前,创新馆已举办了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 130 多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到 十四五 末,创新馆计划建成成果转化交易金额约 1000 亿元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成为国内*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生态,合肥人才 强磁场 效应日益显著。目前,合肥已累计组建院士工作站 68 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20 家、外国专家工作室 10 家。在肥服务 两院 院士达 135 人,合肥更连续三年入选 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榜单前 6 位。

  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合肥提出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当好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壮大创新型企业主力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

  手中有夯实的基础,眼前是明确的目标,未来可期的科创名城图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科技江淮杨帆起,创新路上领风***,在蔚蓝的科技创新大海上,合肥已立桅杨帆,必当笃定前行,不负韶华。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2365.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