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中国这个被名字耽误的透明省会原来我们都严重低估了它!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114

  中国*没存在感的省,*没存在感的省会,突然之间居然就能和北京、上海、深圳并列——

  在大国博弈以及原始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中国一举确定了四座城市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这个名号,可不只是说说而已。2020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今年的两会,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已经上升到国家新时代战略的高度。

  这意味着,未来十年,直接在硬核科技赛道上承担重要国家任务的四座城市,就是 北上深合 。

  谈起中国*牛的省会城市,谈起中国的科技中心,合肥一定不是你能*先想到的。

  ◆ 论经济基础,合肥在省会城市里面不占优势,更是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先与世界接轨的大都市。2020 年,合肥才进入 万亿俱乐部 ,比成都晚了 6 年。

  ◆论政策支持,合肥没有*先赶上趟:改革开放时代,国家将政策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90 年代末,我们则举国之力搞 西部大开发 。位处中部地区,合肥吃到的政策红利并不多。

  直到 20 世纪中期,国家开始实施 中部崛起 战略,合肥才终于得到一些照顾。

  ◆论科教发展,合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牛。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现,新中国初期,合肥的科技事业基本是一片空白,全市仅有 4 所中学、17 所小学,全市人口的文盲比例高达 82%。

  可是偏偏是这样一座先天条件薄弱的城市,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承担着国家科研事业的重大期许:

  1956 年,党中央发出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紧接着,合肥建立起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科研机构,科技队伍迅速壮大。

  1958 年 9 月,中国领导人在安徽视察期间,给安徽省委曾希圣写信,对安徽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沿途一望,生机蓬勃,肯定是有希望,有大希望的。

  在那个艰难的十年,全国的科技事业都趋于停滞,可就在此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迁至合肥,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近几年,合肥精挑细选、重点投资了一批面向未来的科技企业,收获了 *牛风投城市 的称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大衍生出来的企业至少上百家,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国仪量子等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

  2017 年,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比北京、深圳都要早,可见其 江湖地位 之高。

  靠着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定力,合肥发展飞快。在智谷趋势统计的全国 37 座重要城市中,2001-2019 年合肥的 GDP 增幅高达 2489%,排名*一。

  新中国历史的 70 多年,亦是合肥从一个 江淮小邑 完美蝶变为 创新之都 的 70 年。

  在衡量一座城市时,我们不能再 唯 GDP 论 ,而是要认识到,不同的城市可以有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如果说深圳是改革开放上半场*耀眼的明星,仅用 20 年的时间就闯入了全国前四强,那么改革开放的下半场赛道上的一匹黑马,或许就是深耕硬核科技、保障基础技术安全的合肥。

  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全超导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并称合肥的三大科学装置;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存在,也让合肥成为了全国除北京外国家级实验室*多的城市。

  《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显示,2011~2019 年,合肥的 R&D 研发经费从*初的不到 90 亿元增长到了 291 亿,翻了两倍;R&D 经费占全市 GDP 比重也从 2.4% 逐步提升到 3.1%,是全国城市中的佼佼者。

  对待人才,合肥也毫不吝啬。近几年,合肥推出了不少政策,先是 科学中心人才 10 条 ,紧接着是 人才新政 20 条 等,给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此发展。

  截至 2020 年,共有 126 位两院院士服务合肥科技创新,还拥有专业技术人员 95 万人,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 190 多万人。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双引擎 ,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诞生了一系列傲人的科研成果。

  比如,合肥在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领域的原创性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墨子传信、热核聚变、智能语音等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世界前列。

  2020 年底,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 问世,被认为是量子计算里程碑式的成就。 九章 的身后,就是潘建伟、陆朝阳两位中科大教授的科研攻关团队。

  说到底,科研创新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还是要有一群对科学探索充满热情的人才。

  为了支持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技创新事业,2018 年,马化腾携手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了 科学探索奖 。

  这个奖项,被许多人称为 中国诺贝尔 ,每年评选不超过 50 位获奖人,每位获奖者将连续 5 年获得总计 300 万元的资金。

  中科大与科学探索奖可谓缘分颇深:以 九章 证明 量子优越性 的陆朝阳,正是 2019 年首届科学探索奖的得主之一;同一年,还有另外两位中科大教授获奖。

  今年 9 月 13 日,中科大的徐飞虎、朱晓波、秦礼平三位科学家,因为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和地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收获了科学探索奖。

  其中,徐飞虎在光量子成像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朱晓波参与创造了代表着我国量子计算目前*高水平的 祖冲之 号;秦礼平则曾因她对超新星爆发的研究成为了 豪特曼斯 奖的*一位中国得主,这是国际地球化学界对青年科学家的*高级别奖项。

  过去 3 年,来自中科大的获奖科学家人数已经达到 9 位,仅次于清华和北大,如果算上曾经就读于中科大的校友们,这个数字就更大了,2019 和 2020 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人中,分别有 7 位曾经就读于中科大。这些青年科学家们在量子物理、行星际动力学、生物质资源化学利用等诸多基础科研领域取得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成果,

  一些原创成果也在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在一批前沿科学家和顶尖创新团队的带动下,合肥正在积极攻克各类 卡脖子 的技术难题,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中科大为代表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已经成为了合肥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 智慧枢纽 。

  近年来,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一些列战略新兴产业中,合肥涌现出一大批掌握行业话语权的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成果引发全国瞩目。

  从 唯 GDP 论 到 降速提质 ,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范式转换的关口。下一步,把握住科技创新的风口,合肥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当然,一个城市要想在科技领域取得持续发展,光靠顶尖的科学家发光发热是不够的。

  中国*高层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比作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创新热情,刻不容缓。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 1984 年推出了 教师在太空 计划(TISP),将学校教师随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回到地球后,这些漫游过太空的老师们会与学生分享旅行的经历。

  但是 1986 年的一起悲剧让这个计划中断了:该年 1 月 28 日,高中教师克里斯塔 · 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登上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行仅 73 秒,航天飞机于空中解体,包括她在内的七名机组人员全部。

  1998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 教师在太空 计划替换为 教育宇航员 计划,要求担任大众科普职责的参与者辞掉学校工作,搬去休斯顿,成为 NASA 的全职宇航员,经过严格训练才能登上太空。

  麦考利芙这样的故事,总让人潸然泪下。在人类对世界无尽的探索中,科学家、教育者们常常要面对巨大的风险和代价,但他们勇往直前。

  除了扎实的科研功底,合肥也拥有众多全国性的科普教育场馆,其中的合肥科技馆是安徽省*大的科普中心。今年,合肥还对标一线城市,着力建设一批 合肥特色 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全市的科学素质。

  许多人不知道,在中科大这所以理工见长的学府里,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文科院系——科技传播系,培养了大量文理兼通、能将前沿科技有效传递给社会大众的人才。20 年来的探索实践,他们的责任感,就在于让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5 月 22 日,中科大通过网络形式举办了 2021 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在校师生的科技成果,并请到了众多科技 大佬 做深入浅出的科普演讲,为全国的科学爱好者们奉上了一道大餐。

  换句话说,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使科学具有持久的魅力,就需要在形式和议题上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腾讯 X-Talk 科学脱口秀为新时期的中国科普事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9 月 19 日,今年首场 X-Talk 走进了中科大的校园,以当代年轻人喜爱的露天脱口秀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为到访者献上了一场科学盛宴,激发青年对科学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在这次活动中,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山世光,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张筱叶,科幻作家张冉,腾讯即视产品负责人涂思嘉等嘉宾悉数亮相。

  一场关于 AI 时代单身生活 的思想交锋,在这群理工和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大牌嘉宾中展开。在现场,嘉宾们以不同的维度与视角探讨了空巢青年与 AI 的关系。

  因此,人如何与 AI 相处就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青年科学家山世光便以《独居的你,AI 拿什么来 AI 你?》为题分享了单身独居可能需要的 AI 陪伴诉求,以及如何设计出技术与伦理规范的陪伴型 AI 产品。

  长期从事犯罪学与监狱研究的张筱叶则指出,一个好的 AI 应该更有人情味,辅助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让生活更有满足感。

  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嘉宾们形成了某种共识,即以 AI 为代表的新技术是一把 双刃剑 ,我们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要更多从人本身的经验和需求出发,引导科技向善。

  很多人总是在问,中国有 14 亿人,为什么就选不出 11 个足球踢得好的?

  科学想要出成果也同样如此。当 985 的高材生天天想着去金融、IT 行业赚快钱,中国搞基础研究的必须在外国才能得到心无旁骛的环境的时候,中国科学探索大厦的根基就不那么牢固,科研也不可能实现厚积薄发。

  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科研与科普两条线,让合肥成为了中国城市的一个 ****** 。而在别的城市不注意的地方专注,现在则在回报这个城市,成为它未来发展的基础。

  X-Talk 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 科学探索奖 对科技人才的认可和支持,这些助力打造创新生态的活动,都是让我们重新学会专注,不在乎眼前的一城一地,而关乎未来的星辰大海。

  我们希望能做到专注的中国城市、企业、科学家越来越多,这或许就是未来十年中国大地上*值得期待的事。

  调整就是机会!节前资金爆买券商,前三季度主力*看好消费、医药医疗、基建,而火爆的芯片竟被狂抛180亿元(附名单)

  中集车辆:控股股东中集集团增持公司 H 股股份已于 2021年9月27日完成交收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确诊病例41例,其中本土2例(均在黑龙江哈尔滨市)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2358.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