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承接转移力促结构调整 淮南产业转型增强发展后劲
(记者 许蓓蓓)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同意设立合肥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务金融、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该示范园区选址位于合肥市新站区,比照省级开发区进行管理,起步规划面积14.7平方公里。该园区的成立,将成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支点,也将成为推动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又一重要平台。
无论是企业的生存和壮大,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均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创新驱动的力量。近年来,合肥市以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市为契机,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以建设各种创新平台为依托,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在带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
仅今年上半年,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04.73亿元,同比增长34.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为45.2%;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光伏产业分别增长83.9%和275.4%。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17.3%,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
(记者 孙玉宝 通讯员 洪浩)淮南市以提升产业“五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增强发展后劲,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加快产业形成的速度。今年以来,该市相继出台促进中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发展26条、促进服务业发展31条、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18条、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保工业,保企业,保增长,保发展。
拉伸产业的长度。低热值煤发电形成规模,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延伸产业链,开展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和清洁化利用,总投资1000亿元的煤化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400亿元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已纳入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即将建设。
增加产业的厚度。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循环利用率,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该市相继建成煤矿******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
此外,该市还拓展产业的关联度,提高产业的开放度。合理布局产业功能区,把舜耕山以南新区建成高新区和低碳区,山北至淮河以南建成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建成重化工区,推进以沿淮产业带和合淮工业走廊为主线的功能区布局开发。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