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肥东县众兴乡:从机械小白到“创业先锋”感叹家乡发展变化他也想尽微薄之力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90

  “叮叮咚咚……”一间偌大的厂房内,几十位工人正在作业:有的操控机床、有的打磨零件……

  这是位于肥东县众兴乡的丹明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叫刘丹,肥东人。2018年,该公司在众兴乡建厂,三年来,厂子不断发展,同时,还解决了肥东本地一些百姓的就业问题。用刘丹的话说:“希望我能为家乡父老乡亲致富,做一些微薄贡献。”

  身体强壮,皮肤黝黑,初见刘丹的*一印象,与其名字不太相符。“父母给我起了个像女孩的名字,其实我是个纯爷们。”刘丹笑着说。

  刘丹今年44岁,在外面打拼了20多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毕业的刘丹就进入社会闯荡:在厂子里上过班、开过出租车……*终,他来到众兴乡投资建厂。

  “其实,这个机械厂是我父亲创办的。一开始规模很小,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不断壮大。前几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心生退意,我就索性接过这个担子。”刘丹说。

  既然是父亲打下来的家业,刘丹不敢怠慢。从对机械知识的不懂,到渐渐熟悉,再到精通。在此期间,刘丹没少下工夫。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机械加工包括许多环节,造型、熔炼、浇铸、打磨……每一个细节,刘丹都反复研究琢磨。

  李佑宇和朱翠琳夫妇都是肥东人,他俩在这里上班超过10年。一开始在合肥的厂里,后来公司在众兴乡建厂,又跟着来到这里。

  对于朱翠琳来说,每天工作时间9个小时,每个月有6000多块钱收入。当然,对于她的丈夫李佑宇来说,经过这些年的表现,如今已升职为车间主任,从工人岗位一下变成了管理岗位,工资每月接近一万元。“儿子也上班了,孙子也不需要我们带,我们夫妻俩天天一块上下班,挺好的,收入我们也满意。”据朱翠琳透露,平时在这里干活,也不是太累,毕竟熟练了。就是夏天的时候,车间里较热,一天活干下来,衣服都湿透了,光开水一天就要喝两瓶。

  据了解,这里的工人收入至少都有四五千块钱一个月,多的每月超过万元。工人龚运华来自河南,去年,她和老公从老家来到这里上班。“老公先过来的,说这里上班好,挣钱也多,我就一块过来了。”龚运华说。

  这小两口在不同的车间。妻子龚运华负责打磨一些模具,丈夫则从事技术性更强一些的工作。妻子每月收入四五千元,丈夫每月收入能达到九千元。

  记者走访发现,车间里的双职工不在少数,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工人,对厂里给予的报酬都较为满意。

  “下一步,厂里将开发一些对技术要求不太高的辅助性岗位,吸收更多肥东本地的百姓来这上班。我自己就是肥东人,这两年,看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大,我也想为家乡做些贡献。”刘丹表示。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2164.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