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肥东农业产业化中的“三件宝”
说到肥东农业产业化,就不能不提到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白龙镇现代牧业、元疃镇丰宝,这是肥东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三大“杰作”,也可以说是“三件宝”。近日,记者先后走进食品工业园、现代牧业、丰宝,现场感受农业产业化中的“三件宝”,揭示隐藏在这些“宝贝”背后的故事。
肥东产的花生牛轧糖已“走进”中南海,麦当劳鸡腿不久后或将有“肥东造”的身影,江苏雨润集团投资的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6月份将正式投产。
5月28日,肥东县委常委、肥东经济开发区工委、主任费广华向记者通报了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继世界*大******食品工厂和威落户后,全省*大的油脂加工企业合肥市福涌泉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已在肥东经济开发区正式建成投产,加上此前广东黑牛、雨润集团、四川新希望集团等一批重量级企业的加盟,食品工业园已成“藏龙卧虎”之地。
“世界上*大的******食品加工厂”继今年2月份在肥东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后,前不久刚与麦当劳食品供应商深圳铭基食品公司进行了商谈,不久的将来,以“肥东产”鸡腿为原料的麦当劳鸡腿或将走进全国各地的麦当劳店,费广华说。
据了解,在去年11月份启动试生产基础上,今年2月4日,备受关注的年加工2亿只******被称为“世界上*大的******食品加工厂”在肥东经济开发区内的食品工业园正式建成投产,一期项目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二期目标是80亿元。这是安徽和威集团的子公司——安徽和诚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肥东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的,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后,可实现8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世界之*”,计划在4年内使合肥市的******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亿只以上,把合肥打造成我国中部地区的“禽业之都”。
同样位于肥东经济开发区内的徽之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继续发展泡菜、酱菜、调味品等产业外,下一步*重要的是实现“徽菜”产业化生产。该负责人说,现在老百姓要吃徽菜必须到饭店去,有些不方便,鉴于此,徽之皇计划和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从色香味等方面制定一个徽菜中的特色菜标准,如臭鳜鱼等,然后按此标准生产,*后统一包装进超市、卖场销售,市民买回家只要加热即可食用。
费广华告诉记者,食品工业园内现在入园企业达到45家,其中带有“国字号”光环的龙头企业就有六家,除了和威外,还有雨润、新希望、大北农、通威等五家。“雨润集团的项目本来计划是5月底正式建成投产的,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现在改为6月份投产。”费广华说。据悉,雨润集团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屠宰加工能力为200万头,注册资金50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建成后预计可达到年产值和销售收入20亿元。
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20多年来一直立足于饲料产业,农牧业是其基础产业,该集团在肥东投资4000万元用于年产20万吨畜、禽、鱼等系列饲料生产,项目于2006年11月投产,2008年实现产值2.3亿元。另外,北京大北农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集团在肥东经济开发区投资7000多万元,上半年产18万吨配合饲料及年产3万吨预混料生产线。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入园企业达45家,其中投产企业31家,在建14家,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
肥东经济开发区的负责人说,食品工业园区已形成了四大产业群:一是食品加工产业群;二是饲料加工产业群;三是粮油加工产业群;四是畜禽加工产业群。其中农副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已经发展到11家,还有8家正在建设之中,台湾有意思、安佑等多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也有意前来投资。
随着肥东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知名度也是“节节高升”。据了解,2009年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华东地区农学会年会、全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工作会议先后把肥东经济开发区作为参观点,农业部、省、市和兄弟市县领导、专家多次考察食品工业园,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去年11月,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同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这是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一获此殊荣的园区。
满场绿油油的牧草,中国*一个采用“空调”式牛舍的牧场,全自动配料,全自动清粪系统,悠扬的音乐声中,机械化挤奶吸盘自动扣住牛的奶头,一股股新鲜牛奶自动流出。
这是记者5月底在肥东县北部白龙镇的现代化大型牧场看到的一幕。牧场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目前有9000多头奶牛,到年底,生活在这里的奶牛将达到两万头,将成为世界第二、亚洲*一的现代化牧场。
走进牧场,蓝天白云下,占地2300多亩的牧场,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整齐的田畴,一片片绿油油的牧草,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登上牧场办公楼的五楼,从楼上放眼望去,满眼只见连片的白色大棚和碧绿的草场,十分干净整洁。记者看到一排排白色大棚,工作人员说这就是牧场的牛舍,而且是中国*一个“空调”式牛舍。
据了解,位于肥东境内的现代牧业牧场建设总规模为2万头规模奶牛养殖示范场,投资总额6.5亿元,建成后日产鲜牛奶350吨,每年税收达500万元。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牧场总占地面积2383亩,约159万平米,建设分两期完成,其中一期建筑面积228009平米,目前已建成,饲养的奶牛9000多头,二期建筑面积124766平米,目前正在建设,计划今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完成后,按计划住在牛舍内的奶牛总量将达到两万头,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二、亚洲*大的单体牧场。”工作人员说。
挤奶环节,*能体现牧场的现代化程度。偌大厂房里,看到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完全自动化的挤奶车间,几百头奶牛默不作声排着浩荡长队,挨个走上巨大的圆形转台找准位置,吧嗒一声,机械化挤奶吸盘自动扣住牛的奶头,一股股新鲜牛奶自动流,其情其景与一般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极为相似。据介绍,该牧场现在共经有9000多头奶牛,一头奶牛一天挤3次奶,一个工作台一天能给1500头牛挤奶,每天能产牛奶300多吨。
如此大的牧场环保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工作人员称,牧场建立了自动清粪系统,通过沼液池的技术处理,所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沼气日发电一万多度,而且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又可用于牧草种植。
焚烧农作物秸秆,污染大气,让天空灰蒙蒙,烟雾迷城一直是困扰合肥的难题之一。不过,肥东一家蘑菇生产基地将秸秆当做“宝贝”,利用农作物秸秆当做培养蘑菇的“营养源”,产量达6000多吨,现已成为合肥地区*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这个合肥地区*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就是位于肥东县元疃镇的丰宝种养殖公司。记者了解到,整个蘑菇基地有数百个蘑菇大棚,大棚里的万余根“蘑菇棒”每三天就可以采摘一次,过三天又长出一茬来,连续可以采摘9个月,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蘑菇“印钞厂”。丰宝负责人吴志元告诉记者,他们现有食用菌钢架大棚800多亩,年生产平菇、香菇以及各类珍稀食用菌400多万袋,产量达6000多吨,产值2400多万元。
“我们用农作物秸秆当做食用菌的培养料,每年可消耗大量的农作秸秆,这样就减少了焚烧秸秆对空气的污染。”吴志元说。据了解,他们通过栽培试验,发现农作物秸秆与木屑、棉籽壳的化学组成基本相似,很适合栽培食用,于是他们开始收购秸秆,经粉碎拌料作为食用菌培养料。
吴志元给记者算了笔账:以生产平菇为例,每生产1万袋平菇约需秸秆6吨,去年一年消耗的秸秆约5000吨。一家一户“消灭”农作物秸秆,规模还是太小,于是吴志元又成立食用菌合作社才能大规模地消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元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吸引了40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户均种植食用菌1万袋,年收益近2万元,他们计划到2012年,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料,既避免焚烧秸秆造成浪费和空气污染,又能使菌类在秸秆培养料的滋养下实现高产,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肥东县农委相关人员说。(程浩、管旭、记者刘建昌)
版权申明: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