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开花结果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85

  以往一些优秀科研成果流落到外地“开花结果”,本地医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如今众多企业却争相前来。记者昨天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合肥市通过“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将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并通过招商引进医药企业,仅今年上半年,作为合肥市八大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就增长了89.7%。但记者也发现,规模不大仍制约合肥市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受产业基础、政策机制和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限制,近年来,合肥医药产业的大量优秀成果流落外地实现产业化,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经济的跨越发展。为推进医药产业化,不断培育医药经济新的增长极,合肥市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医药企业。

  今年以来,合肥市已先后吸引国药集团、九州通、南京医药等国内医药流通大型龙头企业来肥投资。其中,国药集团在合肥市投资达1.2亿元,建设国药控股安徽物流中心和国药控股安徽分销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计划2010年投入使用,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30亿~50亿元的销售规模。

  一方面引进大企业,一方面培育本土的小企业,合肥市逐步形成了以“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为牵导,以高新区和蜀山区两大医药板块为两翼的医药经济格局。合肥市对于进入园区的医药企业,在土地价格、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进行帮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加强对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服务,让他们规范运作,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目前已建成7万平方米的办公和仓储用房,引进药品******企业16家,今年年底二期还有12家企业入住。届时,该园区将形成40亿元的销售规模。蜀山产业园初步建立了集医药研发生产、医疗材料器械生产、医药物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园区拥有各类医药企业12家。

  但是,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合肥市药品生产企业中上亿元产值的只有5家,5000万元以上11家,其他企业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其中有近10家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药品经营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1家,5亿元以上5家,1亿元以上29家,其他企业一般在几千万元左右徘徊。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合肥市药品生产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引进优势项目,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总量。而且大企业竞争力强,生产容易规范,药品安全容易得到保证。目前保健产业商机大,合肥市正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保健食品,实施深度开发,延伸药品产业链条,争取打造一批“小巨人”和“大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丁启发、杨耀东)

  版权申明: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0551cf.com/index.php/post/1363.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