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安徽工业数据榜单发布!合肥、安庆、芜湖领跑全省
工业用地出让的活跃性,作为衡量地区工业发展活力与投资者青睐度的核心指标,直观映射了该区域的工业繁荣程度,同时是监测和预测地区工业投资风向的重要风向标。它不仅彰显了土地市场对工业发展的响应速度,更是洞察区域工业经济生命力的晴雨表。2024年上半年安徽16城市及县域工业发展态势如何?下面将从从成交面积、成交金额、成交单价三个维度,全市域、市本级以及县域三个层面,全面解读安徽省各城市工业地产动态与行业趋势。
合肥、安庆、芜湖领先市域成交面积榜
在全市域的统计中,成交面积方面,合肥、安庆和芜湖排名前三;在成交总价方面合肥、芜湖和安庆排名前三,而成交单价排行中,铜陵排名头部,芜湖、合肥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一季度不论是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合肥均排名头部。合肥作为新一线城市,不论是经济还是人口,近年来表现较为亮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产兴城、以产聚人。
去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增长了21.9万,位居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头部位,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人口增长超20万的“万亿GDP城市”。在产业方面,合肥始终坚定‘产业强市’不动摇,聚焦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不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合肥工业生产增长加快,重点产业拉动明显。今年1—5月,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较前4个月加快0.8个百分点,创近29个月新高,增速高于全国、全省8.1和6个百分点。
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经济增长令人瞩目,产业转型升级是芜湖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深入挖掘本地产业优势和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芜湖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汽车产业为例,芜湖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吸引了包括上汽、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落户。
今年1-4月份,芜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其中,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智能家电、电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6%,增加值占全市比重23.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个百分点。
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便捷的区位交通、多元的发展平台、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安庆提出树立“工业立市强市”鲜明导向,着眼“老赛道谋转型、新赛道求突破”,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产业培育工程,招商引资项目向制造业聚焦、各类要素向制造业汇集。
今年1—5月份,安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8.8%,其中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8.8%,化工新材料及医药产业增长18.7%,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2.1%,较去年全年扩大3.7个百分点。
再看市本级方面的各城市排行,芜湖以239.1万方排名头部,安庆以138.32万方排名第二,合肥成交115.17万方排名第三。另外,六安成交面积也超100万方,成交108.75万方,排名第四。淮南以94.7万方排名第五。滁州、亳州、铜陵工业成交面积超50万方,宣城、马鞍山、宿州、蚌埠、阜阳工业成交面积超20万方,池州、淮北、黄山工业成交面积不足10万方。
除合肥、芜湖、安庆外,再来看看几个表现比较亮眼的城市。
六安抢抓上海与六安对口合作及合肥都市圈重大机遇,“链”上合肥,借势借力,加快合六同城化,既是六安的发展之要,也是六安的先天优势。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含智能家电、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绿色食品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含现代服务业),打造“5+1”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1-5月,六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较1-4月加快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较4月加快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分行业看,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61.8%,比1-4月提高3.0个百分点。
淮南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煤炭、电力两大支柱产业,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五大高成长性产业的“235”核心产业格局,正着力打造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产业和大数据、特钢、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煤系固废物利用五个百亿产业。
近年来,淮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开展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聚焦聚力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1-5月,淮南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0.4%,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7%,增速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6%,增速居全省第8位;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6.7%,增速居全省第7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5%,增速居全省第7位。
铜陵是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全国硫磷化工基地,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近年来铜陵在正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形成了具有铜陵特色的循环经济样本。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列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66个,全省4个),已逐步形成以铜基新材料为主导,化工、钢铁、建材等3大传统产业为支柱,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今年1—5月份,铜陵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而今年一季度铜陵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8%,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8%,均居全省首位,电子信息行业增加值增长227.6%,主要是光模块行业快速增长。
望江、凤阳、肥西、广德工业出让面积超百万方
蕞后我们来看看安徽省内各县域的排行情况。工业成交面积前三分别是望江县、凤阳县、肥西县,分别成交面积为119.59万方、109.54万方和104.12万方,均超过百万方,另外广德市以103.08万方排名第四,濉溪、太和、郎溪、宁国、灵璧、巢湖、定远、怀宁成交面积超50万方,无为、庐江、寿县、五河、桐城、当涂、阜南、明光成交面积超40万方。
近年来,望江县聚焦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突破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与时尚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今年1-5月,望江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居安庆七县(市)第2位,高于安庆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6%,增速稳居安庆七县(市)第1位,高于安庆全市平均水平116.7个百分点。
凤阳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紧扣“链条化、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目标,加大先进光伏与储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三样”培育力度,聚焦已初具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巨大的循环经济、新能源电池及文旅商贸服务业、高端玻璃及智能家居、绿色健康食品等六大产业,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努力构建体现凤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安徽首县,也是目前安徽县域中唯一一个千亿县,肥西县以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产学研”一体化大健康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突破口,探索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今年1-4月份,肥西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28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增长,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是城市发展支撑,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宝贵资源。只有围绕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高位承接产业转移、精准对接产业链条,才能与城市经济体建立产业关联并形成产业循环。上半年安徽16个城市中,合肥、安庆、芜湖等城市表现出色,六安、淮南、铜陵、滁州等城市同样表现较为亮眼,在县域中,望江、凤阳、肥西在上半年突出重围,工业用地出让面积靠前,而广德在工业出让面积和出让金额同样表现不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