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化产业“四大集群”扬帆远航
近年来,合肥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打造数字动漫产业、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工业设计产业和都市创意产业“四大集群”,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国有文化产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合肥是一座科教城市,有着科技人才资源,又是中部省会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据了解,目前我市正利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科技资源进入数字动漫领域,创新动漫产品,做大动漫企业。
2007年随着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落户合肥,思科、腾讯、完美时空、智明星通等业界知名数字动漫企业纷纷进驻基地,相继推出《黑脸大包公》、《十二生肖》等一批原创动漫作品,年生产能力约2万分钟,2009年数字动漫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2010年超过5亿元。预计到2011年底,基地力争引进各类动漫和服务外包企业600家,年实现产值50亿元。
“合肥没有名山名水,所以就要靠人文战略和文化设施建设来发展旅游产业。”近年来,我市不断赋予旅游休闲娱乐更多的文化内涵。
目前,我市依托知名教学科研机构,构筑创新文化长廊科普旅游线;依托包公园、李鸿章故居、三国遗址公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点景区,推出以“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南淝河历史文化长廊旅游线;此外,大圩葡萄节、三十岗西瓜节、长丰桃花节等节会的举办不断丰富了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
美国有“硅谷”,而合肥有“全球音谷”,也许某一天,唱歌和器乐的考级不再需要专家现场评判,可以用网上机器进行测评,这是“全球音谷”打造的全国首家在线音乐评测网络教育平台,目前已完成逻辑设计,正式投产指日可待。
推进文化与工业融合,打造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为此合肥积极鼓励和引导全市1200多家设计研发机构为工业企业及其产品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促进文化与工业的“无缝对接”。
南京“1912”升级版——合肥金地1912项目即将于今年9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除了打造酒吧一条街,我市还与省黄梅剧院联系,打造黄梅戏天仙配大舞台,常年进行演出,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建成的安徽广电中心、安徽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赖少其艺术馆等70多个不同种类的文化设施,形成了以“天鹅湖”为中心的休闲观光产业带,发展都市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四个融合”、打造“四大集群”的发展思路下,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年超过30%,2010年突破15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