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开区建立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打造“亩均效益*一区”
央广网合肥3月31日消息(记者张秋实 通讯员李长龙)如何破解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实现高质量发展?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打造“亩均效益*一区”。政府通过考核“亩均效益”,实施“管家式”服务,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统一,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
2016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出台促进工业企业增效升级、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处置、闲置厂房管理等四个方案,强化“创新转型升级”制度层面的细化设计,从规范管理和强化服务两方面入手,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据介绍,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非是单一指标,而是一个包括“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环境保护指标、研发创新指标”等指标的一揽子体系。通过绩效综合评价,对企业进行ABC分类,实行差别化管理,从生产要素、政策奖补、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分类施策。建立起“退低进高”、“退劣进优”激励机制,激励A类企业引领发展、鼓励B类企业改造提升、倒逼C类企业提质转型。
“部分企业占有资源要素较多,却不产生相应的高效益,这是一种资源的错配、低配。”该区“创转升”工作组办公室主任李正茂介绍说。通过这种可量化、可操作的科学考核体系,政府对不一样的企业,给与不一样的“待遇”——政府将视综合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资源要素的差异化配置。
截至目前,该区已对全区343户占地工业企业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其中全区评定为A类的工业企业占地比例达到51.7%,亩均税收超过30万元。
据了解,该区今年将针对南区72个供而未建项目,29处利用工业用地开办驾校,全面开展“清闲催建”和专项清理。对目前41家改变土地和厂房用途的出租企业及65家承租企业进行专项清理。此外,将改变以往土地资源的单一供应模式,实行“房地并举”,引导企业优先采取租赁的方式解决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的成长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空间需求。
“率先突破,打造亩均效益高产区,既是我们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直接响应,也是破解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合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杨伟说。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央广网合肥3月31日消息(记者张秋实 通讯员李长龙)如何破解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实现高质量发展?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打造“亩均效益*一区”。政府通过考核“亩均效益”,实施“管家式”服务,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统一,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