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支柱产业状况
合肥市的比较优势主要在制造加工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 及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2004年,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62.31%,拉动全市 工业增幅16.7%。 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汽车及工程机械占26.2%,家用电器占18.1%,化工及 新型建材占17.9%。
一、汽车及工程机械 现有企业30家,2004年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26.2%,已经形成了重、轻、微系列车型, 具有年产汽车20万辆、叉车1.8万辆、挖掘机5000台的生产能力,拥有 JAC 瑞风商务车、安凯客 车、昌河微型车、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等知名产品。其中,江淮汽车在全国轻型汽车行业中销 售收入排名第十一,市场占有率6.5%;安凯豪华客车在重型车行业中排名第十位,市场占有率 6.5%;昌河微型车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三位,市场占有率30%;日立挖掘机在同行业中销售收 入排名*一位,市场占有率20%;合力集团是亚洲主要叉车生产基地,其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 多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达48%。 计划“十一五”期间,合肥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将再投入95亿元,重点发展商务车、轻型客车, 并形成相当规模, 基本建成以客车底盘、 轻型货车、 商务车、 微型车为重点的全国汽车生产基地, 初步建成亚洲挖掘机生产基地和叉车生产基地。
二、家用电器 现有企业14家,2004年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8.1%,拥有近20%的国内市场份额,海尔 彩电、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三大品牌产品已被列入全国名牌产品。其中,海尔彩电年产127 万台,市场占有率7%,同行业排名第六;美菱冰箱年产122万台,市场占有率7.83%,同行业排名 第四;荣事达洗衣机年产138万台,市场占有率8.02%,同行业排名第三。 计划“十一五”期间,合肥家用电器产业将再投入95亿元,发展重点是:开发、生产室外超大屏 幕和超薄型等离子体壁挂式彩色电视机; 研发适用于超级市场的3000-5000升冷冻陈列柜; 发展
三、化工及新型建材 现有企业59家,2004年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7.9%,已经形成了以橡胶化工、精细化 工、基础化工和新型建材为主导的生产格局,拥有佳通轮胎、国风塑料建材等知名产品。其中, 佳通轮胎的产销量均排名全国*一; 国风管材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一, 型材国内市场占有率排 名第三;***碱化工保险粉市场占有率世界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三。 计划“十一五”期间,合肥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将再投入90亿元,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型 建材和轮胎项目。
“作为一个科教之城、文化之城,合肥拥有着重要的科技人才资源,全国知名高等院校中科 大以及一批省内重点院校都聚集在合肥, 这些人才是合肥研发能力的重要后盾。 ”合肥工业 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志迎教授对于合肥研发能力排名靠前,并不觉得意外。“当然, 这些优势还是资源性的,如何把资源性的转化为创造性的研发能力,还是下一步工作的重 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18日发布了“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 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09)”,对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排名,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跻身发展总部经济的“*一方阵”。合肥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20位,位于 “第三方阵”,从去年的“第四方阵”中迅速提升。其中,研发能力与政府服务成为合 肥发展区域总部基地的两大优势。 排名:合肥跻身全国“第三方阵” 据了解,这已经是该机构第五次发布这样的报告。2008年,合肥总部经济发展能力 低于40分,排名在发展总部经济的第四方阵,2009年这一排名有了新的变化。据统计, 今年合肥发展总部经济综合评价得分41.18,全国排名20位,跳出第四方阵,跻身第三 方阵。这一分数比*一名北京的87.95低了一半还多。 优势:研发能力全国第10 记者留意到,6个大项指标中,合肥的研发能力单项得分51.75,排名全国第10位,
是六项指标中排名*前的一项。而政府服务得分66.33,排名全国第13位。也就是这两 项指标把合肥从去年的第四能级拉进了第三能级中。 “作为一个科教之城、文化之城,合肥拥有着重要的科技人才资源,全国知名高等 院校中科大以及一批省内重点院校都聚集在合肥,这些人才是合肥研发能力的重要后 盾。”合肥工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志迎教授对于合肥研发能力排名靠前,并不 觉得意外。“当然,这些优势还是资源性的,如何把资源性的转化为创造性的研发能力, 还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而作为在合肥*一个吃螃蟹打造总部经济的重点项目,金谷产业公园 (主力户型周 边配套相册价格)项目负责人、安徽润洋总部基地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徐雅莉告诉记 者,当年他们之所以要打造合肥“金谷”,除了看中合肥科技研发优势外,政府服务等 “软实力”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短板:开放度与商务设施 近年来,格力、东芝、长虹等大型企业的“制造总部”纷纷落户合肥。随着滨湖新 区的崛起,大合肥会迎来更多大总部。”徐雅莉分析说。尽管如此,在本次的分析报告 中,合肥的商务设施依然还是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短板。35个城市中,合肥商务设施得 分29.78,排名27位。 “商务设施是硬件,比如说写字楼,虽然近年来合肥写字楼发展势头强劲,但比起 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环境、道路和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合肥市房地产管理 局总工程师李慧秋认为。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部省会城市,合肥的外向度程度依然不 高。此次合肥对外开放程度综合得分32.07,也是排名27位。 建议:合肥可做好总部环节 发展合肥总部经济, 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 无论是包河区的“金谷总部基地”、 科学岛总部经济规划,还是滨湖的总部经济建设、或是“新站总部经济大厦”,合肥市 的各级政府,都在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上一路绿灯。 “但是,总部经济不是谁都能打造的,必须具备各种综合实力。而从合肥目前发展 来看,已经初步具备发展区域总部基地的条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 中心主任赵弘说:“合肥在欣欣向荣地发展,有责任也有能力带动周边小城镇的发展。 通过总部经济这种模式来带动发展,把合肥和周边的县、小城市联系起来,合肥可以更 好地做总部环节,而其它地方做生产环节,把不同区域的优势集中起来,从而促进企业 的发展。 链接:总部经济 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 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优空间耦合,以
金谷产业公园于滨湖未来政商核心,合肥空、铁、陆交通枢纽。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1000 亩, 是集商务、研发设计、商务交流、会议会展、服务外包、酒店、酒店式公寓等为一体的智能 化、高效益、生态型总部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 25 亿元人民币,总建设周期 3~5 年。项 目建成后入园企业将达到 200 余家,GDP 将达到 60 亿元人民币/年,产生利税 3 亿多元人 民币/年,带来 4.9 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合肥市的国际 国内竞争力及城市美誉度。首期推出的金谷 A 区总占地面积 147 亩,建筑面积 67220 ㎡, 共 53 栋独栋别墅,一栋高层。其中 14 栋大独栋生态办公和 39 栋小独栋企业家会所,以生 态商务独栋打破一切常规商务空间标准,构筑低密度、低容积率和高绿化率空间,打造同步 全球的总部级生态办公商务特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